欢迎光临中国心脑血管病网!

卒中防治培训平台(国家卒中学院)

2025年第三期临床科研菁英班在京成功举办

点击率:38         发布日期:2025-06-26         分享到:

摘要:

2025年6月18日至20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指导,中国卒中专科联盟与国家卒中学院共同主办,北京脑血管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举办的2025年第三期临床科研菁英班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培训班吸引了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国内知名医疗机构,以及崇州市人民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等基层医疗单位的近30名精英学员参与,共同探讨临床科研前沿方法与创新实践。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卒中专科联盟主席吉训明院士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高度赞扬了学员们的科研热情与专业素养,强调要立足临床实践,勇于突破创新,推动医学研究高质量发展。吉院士指出,临床科研菁英班的设立旨在为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的一线临床医生搭建系统化学习平台,通过科学方法论的培训,助力医务工作者提升临床研究能力,深入探索脑卒中防治关键问题,从而构建多维度优化防治体系,全面提升我国脑卒中防治水平,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本次培训班聚焦"研究设计规范与伦理审查""数据驱动下的临床研究创新"以及"从科研立项到学术发表的全程质控"三大战略模块,构建全方位、高阶化的临床科研培训体系。

 中国卒中专科联盟秘书处曹雷主任深度解读《临床研究专项课题管理办法》,系统阐释课题申报规范与全流程质控要点,为学员建立标准化研究管理体系;

中国卒中专科联盟秘书处王凌霄副主任作《临床研究知情同意法律风险防控》专题报告,通过司法案例剖析伦理审查要点与风险防范策略;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卞合涛教授讲授《观察性研究设计与实施》,结合经典案例解析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案设计及方法学差异;

吉林大学杨弋院长分享《临床研究项目全周期管理》,从PI视角阐述多中心研究的组织实施与质量控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侯城北教授主讲《临床试验设计与样本计算》,详解随机化方法与统计功效分析的实践应用;

天坛医院王安心教授以《临床研究数据实战统计分析》为题,系统分享了数据分析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方法;

中南大学湘雅三院陆瑶教授发表《大数据驱动的慢病研究创新》主题报告,展示多组学整合分析在慢性病机制研究中的突破性应用;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赵振平教授剖析《真实世界研究设计与实施》,构建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循证医学研究新范式;

中国人民大学数理统计专家杨山山老师带来《AI赋能的智能统计分析》前沿课程,解读机器学习在临床数据挖掘与自动化报告生成中的革命性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吴川杰教授通过案例教学,生动演绎《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发掘重要科学问题》,激发学员科研灵感。

《中华医学杂志》朱瑶编审讲授《医学论文写作规范与投稿策略》,解密中文核心期刊的评审标准与学术影响力提升路径;

Cell出版社旗下杂志韩金鸣主编分享《SCI论文发表决胜策略》,从国际出版人视角揭秘高水平论文的撰写技巧、投稿策略及发表要点,为学员解锁SCI发表密码。

经过为期三天的深度学习与交流,全体学员在理论积淀和实践能力上均获得显著提升。在培训班尾声,班主任王国华教授创新性地组织开展了"研联体"协同创新研讨会,特邀宣武医院吴川杰教授作为学术导师,与学员们就多中心临床研究合作模式展开深度对话。期间,多位优秀学员代表进行了创新性研究案例汇报,导师团队从科研设计创新性、方法学严谨性和临床转化价值等维度给予了专业点评,为后续"研联体"实质性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临床科研菁英培训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顶尖专家的倾囊相授,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模式,为学员们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三天的深度学习不仅夯实了科研方法论基础,更开拓了脑卒中防治研究的创新视野。"研联体"合作模式的探讨与案例分享,进一步促进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与临床科研协同发展。期待各位学员将所学转化为科研实践,共同推动我国脑卒中防治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阅读相关:——

关键词: ——

指导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脑卒中

专项管理办公室

技术支持: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京ICP备16043171号-5

京公安网备案11010502035609

Copyright © 2012-2021 中国脑血管病大数据平台